繁体简体

3小时话剧《长安第二碗》浓缩40年来时代巨变

华夏经纬网 > 文化 > 演出信息      2021-10-13 11:17:18

  一碗泡馍折射善良、仁爱的坚守

  3小时话剧《长安第二碗》浓缩40年来时代巨变

  长江日报讯(记者万旭明)3个小时展开一幅40年时代画卷,一碗泡馍折射出善良、仁爱的人性坚守。10月12日晚,由西安话剧院创排的话剧《长安第二碗》亮相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在武汉琴台大剧院上演。一台大戏演到深夜,武汉的观众们随着剧中人笑,也随着他们沉思,直说“没看够”。

  3个小时浓缩40年时代画卷

  《长安第二碗》的故事从1978年讲起,到2018年结束。40年的时间跨度如果放在电视剧中,足可演成一部几十集的大剧,播放个把月。但在话剧舞台上,它被浓缩为3个小时,这无疑是极大的挑战。

  该剧以秦记葫芦头泡馍馆为经线,每10年为一个节点,让观众见证这家老字号的发展壮大,以及社会的变迁。它又以老秦家兄弟姊妹7人的人生为纬线,在他们或壮烈牺牲、或误入歧途、或子承父业、或投身科研、或随波逐流的人生选择中,折射出人们思想的变迁。在不急不缓的剧情中,观众被自然地带入这一大家子的生活里,被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所牵动。

  导演翟卫国透露,为了在一方舞台上呈现40年沧桑巨变,剧组在舞美方面有不少巧思:“老秦家的泡馍馆,从1978年的4张小桌子,每10年加大一圈,直到变成2018年直径6米的巨大圆桌。舞台背景上用LED灯勾勒出的西安地图也是每10年扩大一圈,40年后整整增大了一倍。它们就像年轮一样体现40年巨变。”

  对观众而言,除了字幕上变化的年份,《相约1998》《一无所有》《我和你》等充满时代印记的音乐也成为提示。

  一碗泡馍里是不变的仁爱坚守

  “老秦家很像我们记忆里的那些街坊,一大家子吵吵闹闹,却从不离心。秦存根也让人觉得很熟悉,善良、朴实、谦逊,虽然有时候有点固执,但对陌生人都充满善意。他就是老百姓里最让人放心去相信的那种人。”如同观众应先生所说,《长安第二碗》中最令人动容和深思的其实是巨变中那些不变的忠诚、孝敬、仁爱、诚信。

  其实,在“秦存根”和“长安第二碗”里就藏着“坚守”。饰演秦存根的国家一级演员史丰说:“‘秦’指陕西,‘存’是存留、存善、存守,‘根’则是固守、传承、生命的延续。”让人有些不解的“长安第二碗”则在剧中有台词解读:“人家回民兄弟的羊肉泡馍才是‘天下第一碗’,老秦家的叫‘第二碗’已是高抬啦。”

  写时代必须落实到人,必须塑造人。西安话剧院院长、《长安第二碗》制作人任雪迎说:“这是关于一个大家庭的故事,住在长安的老爹娘和他们的7个孩子是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现象,是时代的写照,也是一代人的记忆。我们希望讲好城墙根下这些老百姓的故事,通过这个家庭的人生百态、五行八作表现我们国家从比较贫穷到走向富强的过程。”

  看完这台戏想去西安吃泡馍

  走出剧场已是深夜,观众周女士在朋友圈里“深夜发吃”:“好想去西安,吃一碗葫芦头泡馍,立刻,马上。”她笑着说:“从全剧第一幕说葫芦头泡馍、听剧中人物说高汤好香的时候开始,我就好想问一句:‘到底是有多好吃啊?’可惜只能听到,不能闻到,更吃不到。”

  除了贯穿始终的葫芦头泡馍香气,《长安第二碗》里还有众多陕西元素,比如在每一场之间出现的秦腔,以不同的音乐唱着剧中人的心境。同时,通过秦腔演员们唱流行歌曲、打架子鼓直至回归秦腔舞台的变化,反映出传统文化的失落与复兴。

  更多的西安“味道”则藏在小细节里,包括演员冬天里端着火盆烤水龙头等。有意思的是,剧中的老秦家其实就取材于主创们的老熟人——一个有着11个子女、始终将孩子们紧紧团结在身边的“老西安”。


文章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万旭明  |  责任编辑:虞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