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慎终的心愿,追远的教育——访重庆台商戴承蓁

华夏经纬网 > 两岸 > 走近台商      2021-08-06 14:20:10

  中新社重庆8月6日电 题:慎终的心愿,追远的教育——访重庆台商戴承蓁

  中新社记者 李晗雪

  “很多人对殡葬行业会有误解。其实我们服务的对象不只是逝者,更是逝者家属,在心理上、生活上,帮助他们走过最悲伤的时候。”戴承蓁说,年轻时应聘一份“礼仪师”工作,到现场才知是做一家殡葬公司的总台接待;她怀着好奇工作了半年,竟爱上这个行业隐秘的温情。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为2021年5月戴承蓁(中)参加“企业入驻重庆海峡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集体签约仪式。 中新社发 受访者戴承蓁 供图

  台商戴承蓁和先生从事殡葬行业已20多年。2003年,他们来大陆拓展事业,选择投资重庆并经营至今。在近日于重庆举办的一场两岸交流活动上,戴承蓁与中新社记者分享了她的经历。

  采访中,她讲了许多感动至今的别离故事。多年前一场空难中,一个空姐被找到时,面容已经不成样子。戴承蓁的殡葬公司不忍心,先对遗容作了修复。两天后,女孩的男友带着花束和她生前最喜欢的糖果来了。戴承蓁说,尽管遗体看上去还有些吓人、还有让人不适的气味,他仍然拥抱亲吻了他的女朋友,与她告别。

  1999年9月21日,台湾南投发生20世纪末全台最大的地震,震级为里氏7.6级,死亡超过2000人。戴承蓁的公司参与了灾难善后工作。她说,灾难面前,人太渺小了,那时她决定一辈子做这个行业。

  上世纪末,台湾推行殡葬改革,包括提升礼仪人员文化素养、整合地方殡葬习俗、价格透明化、倡导环保等。戴承蓁介绍,现在,公司服务的重点是引导生者、尤其是孩子面对死亡,不要害怕和过度悲伤,好好陪亲人走完最后一程。例如子女在父母垂危时联系殡葬公司,心理辅导工作会从那时开始。工作人员将告诉家属,哪些身体变化预示着人将离去,这时不要恐慌,要去抱住至亲,让他放心地走。

点击进入下一页


  台商戴承蓁和先生从事殡葬行业已20多年。2003年,他们来大陆拓展事业,选择投资重庆并经营至今。在近日于重庆举办的一场两岸交流活动上,戴承蓁与中新社记者分享了她的经历。图为戴承蓁。 中新社记者 李晗雪 摄

  “我常跟朋友说,人生不能有遗憾。我们呱呱坠地时,父母亲把我们像宝物一样抱在怀里,到‘那一刻’,我们也一定要把父母抱住,告诉他,我们会照顾好自己,您放心睡吧。”

  与许多人对殡葬服务冷清阴沉的想象不同,戴承蓁公司的服务还包括尽力帮逝者和家属两方面达成未竟心愿。他们曾帮助一位事业有成、暴病无法久留的中年男子完成亏欠妻子的婚礼和蜜月旅行;倾听家属讲述逝者的故事,了解他们期望怎样完成最后一次陪伴。一位妈妈告诉他们,小孩生前最喜欢玩气球,他们为此在守灵的厅堂里,布置上许许多多色彩温馨的气球。

  如今,戴承蓁与先生在重庆工作、生活已近二十年。她说,很感谢当地政府信任、帮助他们落地经营这样一个接触老百姓的企业,也在这里收获了许多感动。夫妇俩常以“我们重庆……”开头向人介绍山城。她的先生常向初次来渝的台青介绍重庆人之好客:找重庆人办事,人家会问有没有吃过饭,如果没吃,要先一起吃饭再办事,如吃过了,也要一起再吃一顿。

  年轻人少有机会接触生命教育,戴承蓁希望有机会为市民、尤其学生分享如何关爱生命、面对死亡。青少年若认识到人生的短暂和美好,对父母也会有更多孝敬。“当你倒算自己的人生还剩多少年,人生观可能会改变。”

  她说,西方人有时选择诙谐俏皮地告别亲友,而中国的丧葬文化有所不同。古礼中着麻衣服丧的形式,是丧亲之痛的表达。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是《论语》中阐述的重要议题。

  中国有其深厚传统,戴承蓁希望建立一个殡葬文化博物馆,讲述中式礼仪的由来与意义,将慎终追远的生命观念,传承给下一代。(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文章来源:中新网
责任编辑:李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