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菜:习惯和讲究独特 口味偏咸辣

新疆菜既具清真菜特性,又具有中国西北菜系味重香浓的烹饪特点。原料主要有蔬菜、瓜果、鱼、肉、蛋等。以清真菜系为主,大多吃牛羊肉,多采用爆、烤、涮、烧、酱、扒、蒸的制作方法,口味偏咸辣。

新疆菜的特色

孜然羊排

    新疆菜既具清真菜特性,又具有中国西北菜系味重香浓的烹饪特点。新疆菜原料主要有蔬菜、瓜果、鱼、肉、蛋等,蔬菜在调味上与其他菜系一样,差异主要是在用肉、蛋方面,有着独特的习惯和讲究。

    新疆菜以清真菜系为主,大多吃牛羊肉,多采用爆、烤、涮、烧、酱、扒、蒸的制作方法,著名的佳肴有烤全羊、大盘鸡、馕包肉、手抓羊肉等,口味偏咸辣。

浓浓的西域羊肉风

    新疆羊肉

烤羊肉串

    新疆人制作的羊肉好吃是出了名的,口感滑嫩并且没有膻味,食之爽口也不用担心上火。烤羊肉串可以说是风靡全国的一种新疆传统小吃,正宗的烤羊肉串是在特制的烤肉槽上烤炙,用无烟煤作燃料。烤肉很大气,首先将净肉剔下来,肥瘦搭配地穿在细铁钎上,将它们疏密均匀地排放在燃着的无烟煤的槽形铁皮烤肉炉子上,维族汉子左手握着铁钎不停地在煤火上翻烤,右手娴熟地撒上精盐、辣椒面、孜然粉等佐料,数分钟即熟。其色焦黄、油亮。瘦肉入口香嫩,肥肉外脆而焦,味道微辣中带着鲜香,不腻不膻,鲜嫩可口。

    从考古资料看,早在1800年前,中国内地就已有了烤羊肉串。《汉代画像》全集中就有烤羊肉串的石刻图像。马王堆一号汉墓还出土过烤肉用的扇子。

    烤全羊

烤全羊

    历史悠久的烤全羊是新疆菜的一大名馔,之所以如此驰名,除了它选料考究外,就是它别具特色的制法。选取周岁以内的羊羔为主要原料,宰杀后去其蹄及内脏,用精面粉、盐水、鸡蛋、姜黄、胡椒粉和孜然粉等调成糊状,均匀地抹在羊的全身,然后用钉有铁钉的木棍,从头穿到尾,放入特制的馕坑或大型的烤箱,焖烤1小时左右即成。

    烤全羊是最名贵的新疆菜肴之一,一般用来招待贵宾,是高级宴席中不可缺少的菜肴。因此,全羊烤好后不能拿上来就吃,要系上红色头结,嘴里含上芹菜或香菜,造型犹如一只活羊卧着吃草,再放在餐车上,推至餐厅,任宾客随意切割品尝。烤全羊色泽光亮、皮脆肉嫩、香浓味美。吃的时候剔肉切片,蘸盐而食。

    《朴通事.柳羔羊》对烤羊肉做了较详细的记载:“元代有柳羔羊,于地做炉三尺,周围以火烧,令全通赤,用铁箅盛羊,上用柳子盖覆上封,以熟为度。”不但制作过程复杂讲究,而且还用了专门的烤炉。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

    新疆菜中,羊肉还有一种出了名的吃法就是手抓羊肉,既然有手抓饭,羊肉自然也可以下手去抓。手抓羊肉的做法倒是简便易学,关键在于羊肉的质量。新鲜羊肉切成大块,一般按腿、肋骨、胸等部位分块,剁成大块,下锅煮至半熟去尽血沫捞出,再取洋葱、辣椒,留一大片洋葱,其余剁成末,辣椒剁碎。将肉块摆放盘中,上放洋葱片并撒少许精盐,入笼蒸烂取出,滗汤,吃的时候用手抓着吃。吃完手抓肉,再喝碗肥美清亮的原汁肉汤,以达到“原汤化原食”。

    羊肉小吃

米肠子

面肺子

    以羊为原料的风味小吃也是种类繁多,米肠子与面肺子便是其中的代表。制作米肠子和面肺子,一般都在宰羊之后,细心地将羊内脏完整地取出,用清水灌洗羊肺至白净无色,羊肠翻洗干净。将羊肝、心和少量肠油切成小粒,加适量胡椒粉、孜然粉、精盐与洗净的大米拌和均匀做馅,填入羊肠内。把白面洗成面浆,和清油、鸡蛋等灌入羊肺,再把米肠子、面肺子、洗净的羊肚和卷有少许辣椒粉用绳扎的面筋用水煮熟即成。肠糯鲜,肺软嫩,羊肚、面筋有嚼劲,香喷可口,风味独特。丝路上的面,天山下的饭。

历史悠久的馕

烤馕

    历史记载

    馕,在新疆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考证,“馕”字源于波斯语,流行在阿拉伯半岛、土耳其、中亚细亚各国。维吾尔族原先把馕叫做“艾买克”,直到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后,才改叫“馕”。

    馕在中国许多史料中都有记载。自治区博物馆陈列的吐鲁番出土的唐朝的馕,说明在一千多年前,吐鲁番人就会做精细美味的馕了。馕,古代称为“胡饼”、“炉饼”,是一种烤制而成的圆饼。

    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诗人在他们的诗篇中还描写过馕。白居易在《寄胡饼与杨万州》这首诗中说:“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出新炉。寄予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以辅兴无。”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中摘录了“食经”关于做馕的技术资料,可见馕在中国食谱中由来已久。

    馕的种类

油馕

    馕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多为发酵的面,但不放碱而放少许盐,做法跟汉族烤烧饼很相似。馕大都呈圆形,所用的原料也很丰富。除了面粉外,芝麻、洋葱、鸡蛋、清油、酥油、牛奶、糖、盐都是不可缺少的原料。馕的花样也很多,皆因和面和添加剂成分、面饼形状、烤制方法等各不相同,馕的名称也就相应而别。添加羊油的即为油馕,用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葱末等佐料拌馅烤制的乃为肉馕,将芝麻与葡萄汁拌和烤制的叫芝麻馕等。烤馕吃起来香酥可口,富有营养,在新疆,这是维吾尔族人的家常食品。

    风俗

    维吾尔人还把烤馕看做吉祥物和幸福的象征。比如,男方向女方提亲,作为见面的礼物,就有衣料、盐、方块糖,还必须有五个馕。在结婚仪式上,要安排一位姑娘,双手捧出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一碗盐水,盐水里泡着两块小馕。姑娘就站在新郎新娘中间,让他俩抢着吃下这两块象征着爱融洽、甘苦共尝的盐水馕。此时,新郎新娘争先下手去捞碗里的馕,谁先捞到馕,就表示谁最忠于爱情。“该出手时就出手”,抢馕,就成为婚礼中的第一个高潮。

新疆菜的特色菜品

    新疆大盘鸡

新疆大盘鸡

    新疆大盘鸡属清真小吃中聚餐方式食用的新派品种,因用大盘盛装鸡块而得名,在新疆流行已有近10年的历史。此品成菜后,红、白、绿、酱红几色相间,使人观后爽心悦目,口感微甜,辣中带麻,肉质软嫩爽口,特别适合2-5人的聚餐方式食用,是聚朋待友的一种风味佳肴,此小吃在新疆主要以回、维、哈、汉等民族消费为主。

    从科学饮食观上讲,此小吃属荤素搭配型品种,且荤素比例可自行调节,可做下酒菜,也可作为主食的下饭菜。一般吃大盘鸡,都会配有白皮面,吃完鸡块后用汤汁下面,味美可口。

    胡辣羊蹄

胡辣羊蹄

    烹制味美适口的羊蹄、羊头是新疆维吾尔、回等穆斯林民族的传统习俗,胡辣羊蹄由于其味辣而故名。胡辣羊蹄作为新疆的一种风味小吃食品,在新疆各城镇的农贸市场、夜市及晚上的街头巷尾等均有摊点销售,您可尽情任意选择,品尝胡辣羊蹄时,一般手执而食,尤在夏秋季节,吃胡辣羊蹄喝新疆啤酒,可以说是一种邀朋聚友的最佳消闲方式。但是由于调料等等原因,那些东西保存时间不是很长,所以大部分人都是一次吃够,吃爽。

    馕包肉

馕包肉

    馕包肉,维吾尔语音译为“塔瓦喀瓦甫”,意即锅烧肉,是新疆风味名食之一。馕包肉这种面肉合一的风味食品非常能代表新疆的传统民族特色。它的食用方式也非常多样化,既可以作为小吃推车或店门前兜售,也可以作为一种风味菜食,登上清真宴席的大雅之堂,作为一种名菜供中外宾客品尝。2018年9月,被评为“中国菜”之新疆十大经典名菜。

    馕是维吾尔族的主食品种,如同汉餐中的馒头一样,维吾尔族的饮食除午餐较少食馕外,一般早晚两餐馕都是必备之品,羊肉更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穆斯林的主要肉食之一,在维吾尔族中,羊肉是其主要肉食品,简洁粗犷的羊肉烹调方法更是西北历史文化的遗留。馕与羊肉的充分结合,制出了多种多样的清真风味食品。

    炒烤肉

炒烤肉

    新疆的烤羊肉串可以说是风靡全国的一种风味小吃,受到了广大群众的青睐。为了使烤肉串更加方便卫生,能被更多的人接受,也为了尽早使本小吃走出本土,清真师傅们则将烤的方法改为炒,炒出的烤肉同样鲜嫩,滋味醇厚。炒烤肉最初的起源是将几十串烤好的羊肉串置于馕上,然后抽去铁签,味道异常鲜美。后来逐步演变为炒制出具有羊肉串风味的这道菜。它既是新疆的一道名菜,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风味小吃品种。

    炒烤肉没有炉烤烤肉的那种烟熏味,以及油烟叶中的对人体有害的成分,相对而言,营养成分丰富,口感更具原料与调味品的本味。炒烤肉制成后,外观色泽红亮,油润感强,肉嫩,咸辣,孜然香味浓郁,新疆一般的居民家中都会烹制此种菜,即使是新疆的汉民,也不乏烹制炒烤肉的行家里手。

    新疆炒面

新疆炒面

    炒面,因其用锅炒故名。在新疆炒面也是一个独立的大家族。新疆炒面在新疆的面食小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人说可以将它推之为新疆方便小吃之榜首。在新疆任何一家中小型餐馆中,都能找到新疆炒面地名称。

    成品的炒面,片片成型,红油亮汁,引人食欲。炒面的品种变化也非常多,一般是在面的形状发生变化和调辅料发生变化,炒制方发基本上不发生变化。新疆炒面的品种有:爆炒蝴蝶面、丁丁炒面、炒猫耳朵、素炒面、羊肉炒面、鸡肉炒面、牛肉炒面、炒拉条子等品种。

    新疆拉条子

新疆拉条子

    拉条子,又叫新疆拌面。起源于甘肃河西走廊移民。甘肃河西走廊一带居民世世代代食用拉面,做工精细,后来随着河西走廊居民逐渐向北疆移民,在新疆逐渐将这种面食传播开来,甘肃拉条子的做法还有很多种,比新疆流行的“菜盖面”品种更加多样。因其制作的时候以菜拌面而得名成“新疆拌面”。

    该菜品制作时不用擀、压的方法而直接用手拉制成,加入了各种蔬菜和牛羊肉,是包括新疆以及西北各省各族群众都喜欢的一种大众面食,驰名中外,深受各国人民喜爱。以面食为主、菜食为辅,且菜可荤可素,口味也可随客人的口味而定,此食品非常适宜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在新疆,拌面是一种人人会做且喜食的风味佳肴。

    手抓饭

手抓饭

    手抓饭是汉语名称,维吾尔语称波劳,原为波斯语,意为用(牛)羊肉、大米、黄萝卜、植物油混合焖制的米饭,因用手抓食故称抓饭。抓饭是新疆各族人民最喜爱的食物之一。

    据考证抓饭最早始于北宋(公元960-1127)年间,是一种游牧民族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据说有位叫阿希艾里依比西的医生晚年身体虚弱多病,吃了很多药都无济于事,后来他发明了一种用胡萝卜、大米、羊肉、皮芽子作为原料,加油焖制的饭,称为抓饭,食用一段时间后,身体很快恢复了健康,于是他把抓饭介绍给周围的亲戚朋友,抓饭也就开始慢慢流行起来。

    黄萝卜是抓饭之核心,俗有“新疆人参”之称,很多人称它为“地参”,药理上具有补气生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功效。洋葱,新疆人称为皮芽子,也是抓饭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调味品,药理上讲,它具有祛风、发汗、解表、消肿,治感冒风寒、头痛鼻塞、中风、面目浮肿、痢疾之功效,据现代科学证明,洋葱还具有溶解血栓的功用。新疆的穆斯林群众将这几种食物配料进行有机组合后,就成了一种滋补性极强的饭食,因此有一些人称新疆的抓饭为“十全大补饭”。

    酸揪片儿

揪面片

    酸揪片儿也叫揪面片,是新疆维吾尔、回等少数民族最常见的一种风味面食品,也是新疆各族群众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主食品。酸揪片儿因其制法是用手揪扁形面剂成片下入锅中呈小片状而得名。常食酸揪片儿具有消暑、解除疲劳及醒酒的功效。

    酸揪片儿制作简易、快捷,有时充当一种快餐食品,给忙碌的人们节省了更多的时间。特别是在寒冬季节,吃上一碗酸揪片儿,疲劳会顿消,全身筋骨舒坦。

    从科学饮食观上讲,酸揪片儿是一种主辅食混合的汤食品种,既可以作为正餐的品种,也可以作为正餐的一种补充。配料中的羊肉、西红柿、香菜、土豆、萝卜等都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也符合西北人西食酸辣的特征,是风味汤食中的代表。

    烤包子

烤包子

    烤包子(维语叫“萨木萨”)和薄皮包子(维语叫“Gox garda”)是新疆各民族喜爱的食品之一,因其包馅用馕坑烤制而故名。做烤包子得用新鲜羊肉,最好选择肥瘦均匀的羊腿肉,太瘦的肉不太适宜做馅,口感太柴,一般得肥瘦各一半。

    从科学饮食观上而言,羊肉与洋葱配合为馅后,其营养成分能得到互补,被称为菜中皇后的洋葱,除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糖类外,还是有祛风发汗、解毒消肿的功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洋葱具有溶解血栓、扩张血管的功能,所以经常食用烤包子的维吾尔族得血栓疾病得人较少。

    新疆油塔子

新疆油塔子

    油塔子是维吾尔、回族人民喜食的面油食品,制作原料有软面、炼羊尾油等。形状似塔,色白油亮,面薄似纸,层次很多,油多而不腻,香软而不沾。油塔不仅是维吾尔族待客的一种上乘主食,也是街头的风味小吃,一般做早点配合粉汤吃。其主要是用面粉、炼好的羊油、清油、精盐、花椒粉等做成的。看上去很简单,实际做法很讲究,面皮也是拉的越薄越好。成型后蒸半小时就可以吃了。

    酿皮子

酿皮子

    酿皮子也颇具地方特色,既可作主食果腹,又可作消闲的小吃,虽简简单单一盘面、一盘菜,但其中滋味,非不尝不知其美。酿皮子是一种蒸制的凉面,又称作凉皮、面皮。

    酿皮的做法是先调制面团,调面时要加进少许盐,调好的面用冷水洗,一直洗到淀粉与面盘完全分离为止。洗好后将面筋拿出另放,剩下的洗面水就是做酿皮子的原料。把淀粉糊加工成酿皮子还需要涮盘。将经过涮盘的一张张酿皮子切成小指宽的细条,浇上辣椒油、醋、蒜末、酱油、卤汤等佐料,搅拌一番,就可以“哧溜”、“哧溜”地开吃了;酿皮子色泽橙黄而透明,吃起来柔软又有韧劲,酸辣咸香。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编辑策划:虞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