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让陆配、台农在两岸社会融合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华夏网评      2021-01-06 16:32:12

作者 练卜鸣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全职、台籍教师)

一、前言

根据两岸非官方及旅游业者的统计,截至2019年底约有三分之二的台湾民众从来没有到过大陆,也就是说从1987年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迄今,台湾仍然有1600多万人从未踏上祖国大陆这块土地,他们对大陆印象的原始素材,主要包括台湾当局的教育与引导、台湾媒体的报道与评论、熟人的介绍、与在台大陆人的接触等。其中,又与在台大陆人陆配(大陆新娘)的接触最直接。另大陆赴台人数仅占总人口数的极微小比例,大陆民众对台湾的认识,也是以官方媒体报导为主,也无法如实了解台湾、理解台湾人的真实想法,但“在陆台农”(Taiwan peasants in China Mainland)是一个特殊群体,台农(个体户、受雇者及少部分由台流转行者)带着少许资金,找到适地、适种、适养的沃土后落户,且深入大陆各省市的基层农村,他们赚取微薄利润以养活台湾的家人,他们熟悉两岸社会环境又深入民间。综上说明,为数约34.5万的陆配(大陆新娘)在台湾及为数几万人的台农(含季节性赴陆者),他们作为两岸关系中特殊的一员,理应多关照他们,让他们为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尽一份心力。

二、大陆新娘在台湾

截至2019年6月底台湾地区外籍配偶人数达54.9万人,若按国籍别观察,以大陆地区配偶34.5万人(占62.8%)最多,越南籍10.7万人(占19.5%)居次,二者合计占82.3%;若与2012年底相比,外籍配偶人数共增加7.6万人(增16.0%),其中以大陆地区配偶增加3.8万人(或增12.4%)最多,惟占比减少2.0个百分点,越南籍配偶增加2.0万人居次(或增22.7%),占比则增1.0个百分点。若按县市别观察,截至2019年6月底以新北市10.7万人最多(占19.5%),其次为高雄市(占11.4%)及台北市(占11.2%),6个直辖市合计占69.9%。

表一、台湾地区主要都市外籍配偶人口分布


2019年6月底

总人数

新北市

高雄市

台北市

桃园市

台中市

台南市

其他

人数(人)

548,952

106,785

62,443

61,514

61,041

57,442

34,246

165.481

占比(%)

100.0

  19.5

  11.4

  11.2

  11.1

  10.5

  6.2

   30.1


资料来源:(台)行政院主计综处综合总计处

图一、台湾各县市人口老化指数资料来源:台湾(卫生福利部)

从图一中可清楚看出,台湾农业总产值、农民占该县市比例份额越重的,其人口老化指数越高,如嘉义县、云林县、南投县、屏东县、高雄市、苗栗县、彰化县等,人口快速老化,最高的已达174.3%,笔者曾于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云林县工作,因工作关系长住北港镇,每天要下乡深入乡间也要到嘉义、台南等地拜访客户,期间观察到了台湾农村的劳动力仅剩老人、外籍新娘、逃逸外劳等。其中主要是陆配(大陆新娘),只要到嘉义县、云林县、苗栗县等农业大县逛一圈或住在几天或询问一下该县政府农业局即可得知,陆配是台湾农村的生力军,另台湾传统市场的摊商也有非常多的陆配。

三、在大陆的“台农”

“在陆台农”主要是指带着少许资金,找到适地、适种、适养的沃土后落户的台湾人,个体户居多、受雇者及少部分由台流转行者,也有少数曾是台商、台干,因投资失利或失业而转为务农,他们自己是老板也是员工,为樽节开支凡是事必躬亲、亲自打理,聘请固定员工至多2-3人,需要工人时在临时找人(季节工为主),他们大部的分时间都待在小农场、小工厂里及周边村落,另为寻找廉价原料跑遍大陆各角落,也与同是故乡人互动密切,偶而也会帮台商老板打打工,据悉在陆期间他们返台次数也不多,返台后停留时间也很短,他们不是返台休假的,是带产品回台销售或找买主或筹凑资金,及携带少许的钱回台湾供家人开销用。从居住时间而言,台农一待至少10-20几年以上,不像台湾游客仅是到大陆旅游的观光客,每次入境最长逗留时间约七至十四天左右;台商、台干虽然停留时间也很长,但因种种因素与员工、当地居民还是有诸多隔阂;台籍教师时间虽较长(约1-3年),但也只是跟学生、老师们相处为主,与当地人接触也仅局限在学校周边的店家。台农则深入民间,与地方共生,是熟悉两岸社会环境的“特殊群体”。

四、期待更多关爱眼神的“陆配、台农”

两岸婚姻家庭将两岸同胞的感情、亲情和血脉连接在一起,对于维系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谐稳定,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但不管马英九执政期间或民进党执政时,对在台湾生活的大陆配偶在身分证取得、工作权益、学历采认等诸多方面一直未给予合理对待,甚至有差别待遇,外籍配偶只需4年即可取得台湾身分证,但陆配却要6年。另在各项政策、活动、福利津贴上也有意无意将陆配排除在外,如民进党当局独厚东南亚籍新娘,让外籍新娘子女学习母语、认识外婆的故乡、举办东南亚子女学生冬夏令营及补贴经费陪同妈妈返乡探视外公外婆等。“在陆台农”在大陆各省市小县城投资农业,他们跟台商、台农企业(Agricultural enterprises)不同,大都属于个体户,有些有注册个体商号、合作社,但更多的是选择与当地居民合作,由当地人注册一家小公司或小作坊,也有很多连注册都没有,仅利用现成的简陋设施设备种植养殖或加工农产品(茶叶粗加工、蜜饯、笋干等),后将产品运回台湾或销售给农企业或大公司等,以赚取微薄利润、工资。由于规模较小或未注册等因素,大都未获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关爱眼神,任何项目申请、补贴或扶持政策等也几乎与他们无缘。

五、陆配、台农在两岸社会融合发展中可发挥的解碼作用

两岸间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既符合两岸民众的共同利益,更是大势所趋。两岸社会的融合发展,“了解”是第一步。要想取得深层次的社会融合,其基础彼此有深入的“理解”。相互理解的过程即是互相“解码”(Decoding)的过程。“以自己思维方式去理解对方”还是“以对方思维方式去理解对方”?当然是择其后者才能相互理解,逐渐卸下心防,才可能达到心灵契合。从相互隔阂到心灵契合,非一蹴而就,需要方法需要耐心。

“陆配、台农”是一个特殊群体,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过程中有其特殊性,不同于台湾游客、台商、台干的流动性很高,陆配在台湾扎下根后生活相较稳定,台农是在基层谋生、赚取微薄利润为目的。”。他们作为两岸关系中特殊的一元,理应为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尽一份力,如实解读、理解大陆各种对台政策,或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台湾人对大陆的看法,积极去发挥他们所具备的“解码”功能。迄今为止,两岸之间的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多半是短期性、局部性的,就算有大量台商在对岸投资、营运,台商或其干部在中国大陆停留多半是业务所需,不易真正融入当地社会。因此,对于大陆社会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或正确,而他们在台湾的影响力也相对有限,难以构成系统性且深入的观点与社会沟通,并形成舆论,影响台湾社会。如果有大量“台农”在大陆因谋生而长住,对于陆方正确理解台湾人的各种看法,当大有帮助;也可以回头让台湾对大陆有更正确的理解;陆配散居台湾各角落,尤其在农村,她们要相夫教子、干农活也得照顾家中老人等,与邻里互动更是频繁,与台湾民众的接触可以说是全方位的,这有助于台湾民众有足够长的时间、通过足够多的渠道客观全面地了解她们,也一样可扮演沟通解码的角色,这将会是两岸交流、融合发展趋向全面且客观的另一里程碑。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